作 者丨崔文静
编 辑丨巫燕玲
近日,一则中泰证券研究所分析师周寒阳转型做教培的截屏,引发行业热议。
周寒阳从事电新研究,先后任职于平安证券、中泰证券。他写道:"我目前转行做教培以及夏令营了(高中科创一条龙辅导,实验设计、数据获取、科研报告写作辅导、自主招生面试辅导)。有需要的同事可以小窗私聊,江湖路远,大家各自珍重。"
图 / 社交媒体截图
"券商研究所历来是高薪的代表。如果说研究所从业者转型到 AI 等热门赛道,惊讶程度可能会低一些。教培行业本身面临较大压力,研究所人员转型至此,格外引人关注。"某券商资深人士告诉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实际上,周寒阳转型教培并非个例。记者了解到,去年也有其他券商研究所首席转做留学教培。
事实上,教培只是研究所从业者转型的方向之一,考公考编、卖保险、开餐馆、加入三方代销机构等,均是近年新出现的转型方向。
此类转型并不局限于研究所,在券商各个业务条线中,除了自营、资管"日子相对好过"以外,其他投行、研究所、财富管理等业务条线均面临较大压力。受此影响,相关从业人员离开券商行业乃至金融行业的现象并不少见,上述研究所人员转型方向,在券商其他业务条线从业者中也时有出现。
转型忙
中泰电新周寒阳转型做教培引发行业热议。研究所转至教培行业,看似令人惊讶三星证券,实则并非个例。
记者从另一券商研究所资深人士处了解到,去年,其就有同事转型至教培机构,从事留学培训。
此次周寒阳转至教培行业后,主要从事高中科创一条龙辅导,包括实验设计、数据获取、科研报告写作辅导、自主招生面试辅导等。
从两位券商研究所人士转至教培行业的实际工作内容来看,虽然名为教培,但并非此前受到冲击的课外辅导类培训。此类教培生源仍然相对充足,岗位待遇也较为丰厚。券商研究所人员转型至此后,昔日研究能力也有用武之地。因此,当券商研究所薪酬缩水,转型做教培的案例也相继出现。
"研究人员转型做教培,乍看似乎令人惊讶,但静想,这只是券商人转型的方向之一,无可厚非。"某券商资深人士表示。
教培,这是券商从业者在新一轮降薪裁员压力下的转型方向之一。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除此以外,2023 年以来还出现多个券商人员转型新方向。
考公考编,这是最多的新型转型方向。这一转型背后的核心逻辑是:放弃高薪求安稳。
在 2025 年 4 月 7 日发布的上海市 2025 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第一批拟录用名单中,出现来自 12 家券商的十余名券商员工身影。随后 4 月 14 日公布的各地税务局 2025 年度第一批拟录用公务员名单中,又有 9 位券商从业者上榜。仅两份拟录用名单,其中券商从业者即多达 20 余人。
"在券商总部百万年薪司空见惯的时候,很少有券商人选择考公考编。然而,在如今券商薪酬缩水、业绩考核压力大增,公务员的稳定性成为一些券商人的追求目标。趁着不满 35 周岁抓紧时间上岸,成为一批年轻券商从业者的选择。"一位在券商工作 20 余年的资深人士分析。
大学老师,也被视作颇为理想的转型方向。记者了解到,近期有券商研究所首席成功转至高校担任教职。这一转型对学历要求较高。该转型研究所人士毕业于常春藤院校,学历极为亮眼。对于多数券商人士来说,转型高校教师的难度相对较大。
自主创业,亦为部分券商人士的选择。例如就有前券商首席,创业开餐馆。
某抖音餐饮账号简介写道:我是开汤馆的吴老板,前券商首席转型做餐饮。在其发布的抖音视频号中,不少在封面中用鲜明字体标注"前券商首席"字样。
"薪酬下降三星证券,我们分析师聚在一起戏称,哪天不想干就去开店,已经有人提早一步实现了。"一位从事食品饮料研究的分析师直言。
除此以外,记者了解到,卖保险、加入三方代销机构等,也是近年来新出现的券商从业者转型方向。
"整体来看,券商人员转型并无固定方向,而是在原有常规转型方向的基础上,向各个行业分散发展。这是证券公司限薪、裁员,以及功能化转型之下的必然现象。"某券商资深人士表示。
"上岸"企业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在金融业限薪的趋势下,企业成为券商人士转型的主要方向之一。
企业既包括上市公司也包括拟 IPO 企业;职位包括财务总监、董秘、证代等。记者根据 Wind 数据梳理发现,仅 2024 年以来新聘任的上市公司董秘中,即有数十位此前任职于券商。分条线来看,投行人数最多,研究所次之。
比如,原招商证券投资银行委员会保荐代表人杜元灿,2025 年 2 月 18 日起正式出任电连技术副总经理及财务负责人。再比如,原德邦证券研究所传媒互联网海外首席分析师马笑,2024 年 12 月 21 日起出任力盛体育副总经理兼董秘。
根据某资深保代介绍,投行转型最为常见的方向是企业财务总监和董秘,包括上市公司,也包括拟 IPO 企业。前者可以获得股权激励;后者分得股权,待企业上市后有望实现财务自由,因此吸引力也相对更大。
"在 IPO 比较好的时候,业绩突出的资深保代一年收入可以达到数百万乃至上千万。在投行能获得不错收入,因此投行人转型的动力并不大。现在收入锐减与人员冗余,考虑转型的投行人明显增加。"另一位券商资深保代告诉记者。
券商研究所亦如此。昔日数百万年薪的行业首席大有所在,如今收入不足 50 万元的券商人比比皆是。薪酬锐减之下,转型随之到来。
此外,投行人士转至精品投行;研究所首席转至买方,加盟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也是历来常见的券商人士转型方向。不过,由于近年来此三类行业同样面临一定压力,这方面的转型并不明显。
消失的年终奖
券商人员转型背后,更严的考核、下降的薪酬是关键。
某头部券商管理层人士告诉记者,其公司往年人员流动约为 4% 至 5%,去年增至 10% 左右。记者了解到,10% 的人员流动尚属较低者,部分中小券商人员流动比例高于此。
薪酬下降,是转型的最大原因之一。
记者了解到,对于投行、研究所等券商业务条线的诸多前台人员来说,年终奖是其收入的大头。然而,截至 6 月 27 日,几乎没有券商发放 2024 年终奖。而在此轮券商限薪之前,往年的此时券商年终奖早已到手。
在限薪之前,除了年终奖,部分券商还会下发季度奖金。如今,季度奖金基本消失。
"去年,大家担心年终奖‘少得可怜’。今年,已经默认年终奖一点没有了。"某券商资深人士表示。
从 Wind 数据的券商人均薪酬(应付职工薪酬,下同)变动情况来看,薪酬下降幅度不小。2021 年证券公司人均薪酬一度高达 65.14 万元,伴随券业限薪的持续推进,2024 年人均薪酬降至 53.55 万元,三年间缩水 11.59 万元。
例如中信证券 2021 年人均薪酬高达 94.70 万元,2022 年降至 83.64 万元,2023 年再度下调至 79.19 万元,2024 年为 77.98 万元。77.98 万元已经是 2024 年内资券商中人均薪酬最高者。
中金公司人均薪酬下降则更为明显,2021 年超百万元至 116.43 万元,2022 年锐减至 81.96 万元,2023 年再度大降至 70.04 万元,2024 年为 64.26 万元。
除了锐减的薪酬,调岗与较大的考核压力,也是一些券商人士选择转型的推动力。
某头部券商资深人士告诉记者,其所在公司有一线城市员工业绩考核持续不达标,底薪被一降再降至两三千元,底薪一年一调整。在年终奖难寻、奖金不再的情况下,如此低底薪将面临很大的生活压力。此种情况下,如果此类券商人士再面临房贷车贷压力,转型即成为迫不得已的选择。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在券商转型者中,各个年龄段者均有,但年轻人比例明显更高。
"年轻人负担小,转型成本低。当券商不再是一个高薪行业,业务压力却仍然颇高时,更多年轻人选择离开不足为奇。"多位券商资深人士表达类似观点。
本期编辑 刘雪莹三星证券
易倍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