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着重指出,“文化关乎国本、国运”。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文化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文化作为意识形态的具象载体与社会价值的深层积淀,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个人与群体的思想、价值和行为,成为驱动社会发展与文明演进的内生动力。对于一个政党而言,文化在作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潮州时指出,“潮州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支脉”“在改造老城、开发新城过程中,要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延续城市文脉,使历史和当代相得益彰”。历经千年沉淀的潮州文化,承载着潮人的精神品格与价值追求,其蕴含的家国同构、崇德尚廉、敢为人先等文化基因,不仅彰显着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更成为中华文化绵延传承的生动注脚。这些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以“软实力”的形式,通过思想浸润、价值引领与行为塑造荣耀配资,在党的作风建设中构筑起深层且持久的精神支撑。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需深耕潮州文化的时代价值,讲好潮州故事,传播好潮州声音,通过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的实践路径,推动历史文化传承与全面从严治党的同频共振,从而锻造出信念坚定、躬身为民、清廉务实、攻坚克难的过硬作风,以此为基,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
坚持以文弘业,夯实作风建设的思想根基
“坚持以文弘业,夯实作风建设的思想根基”,需深入挖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与民族复兴相关的精神特质,有机融入党的作风建设全过程,以筑牢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使命、保持优良作风的思想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把思想建设作为党的基础性建设,淬炼自我革命锐利思想武器。”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深刻阐明了思想建设与作风建设的内在逻辑——党的作风建设本质是思想建设的外在表现,唯有通过思想建设、夯实思想根基,解决“思想总开关”问题,才能从根源上铲除不良作风滋生的土壤,确保党以优良作风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潮州作为岭南文化重镇,既有韩文公“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千年治潮遗风,又留存着“红头船”商人漂洋过海、开拓商埠的奋斗印记,更传承着“忠勇爱国”的革命先烈精神。这些精神特质均以家国情怀为核心,强调个人与民族命运的紧密联结,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需的奉献担当意识一脉相承;其蕴含的创新进取、攻坚克难品质,恰与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突破发展瓶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需求高度契合。由此,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应坚持以文弘业,通过“解构—重构”的实践逻辑,推动地域文化特质与党的先进性要求有机融合,将潮州文化中家国情怀、创新基因和攻坚精神等丰富内涵深度转化为政治忠诚、改革锐气和担当自觉,为全面从严治党筑牢思想根基,为民族复兴伟业注入持久的精神动能。
坚持以文培元荣耀配资,滋养躬身为民的初心使命
“坚持以文培元,滋养躬身为民的初心使命”,即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提炼“为民”“利民”的思想理念,将其转化为党性教育资源,使党员干部在文化浸润中将这些思想理念内化为价值信仰、外化为实践行动。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新时代党员干部必须站稳人民立场,这是由党的性质宗旨所决定的。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才能确保执政方向不偏移;唯有依靠人民智慧、激发群众动力,才能汇聚起推进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潮州文化中的“为民”“利民”思想理念,与党的初心使命形成历史呼应——从古代官员的施政实践到民间文化的价值表达,绘制了极具启示意义的精神图谱。明代知府王源秉持“广济百粤之民”初心重修广济桥,“民不能忘”牌坊以“不忘民者民不忘”为立碑准则,潮州的政治实践始终贯穿着以民为本的治理智慧。英歌舞以梁山好汉为原型,用豪迈舞姿演绎“为民伸张正义”的精神,则将这种民生关怀升华为文化层面的价值追求。前者扎根于历史长河中的施政实践,后者凝练成具象化的艺术符号,它们相互映照、相得益彰,不仅在潮州文脉中构筑起一心为民的价值主线,更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厚植为民情怀提供了历史参照和文化滋养。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应坚持以文培元,让党员干部在文化的滋养中深刻理解“初心使命”并非抽象的概念和空洞的话语,而是赓续中华文明血脉的民本传统,是中华文化价值基因的生动延续。党员干部应将潮州文化精髓自觉转化为“人民至上”的实践行动,主动深入群众,用心倾听诉求,用情回应关切,用力破解难题,“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坚持以文立心,锤炼清廉务实的政治品格
“坚持以文立心,锤炼清廉务实的政治品格”,本质上强调要通过系统整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廉洁伦理资源和实践理性,遵循“认知—情感—意志”的内化机制,将其有效转化为党员干部自觉恪守的政治品格和行为准则。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荣耀配资,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不想腐的自觉,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这一重要表述深刻揭示了廉洁文化对筑牢思想防线的引领作用,明晰了通过文化浸润培育清廉政治品格的实践路径。在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进程中,党员干部锤炼清廉务实的政治品格,是抵御风险、筑牢思想根基的必然要求,也是密切党群关系、践行初心使命的行动保障,更是在服务群众中永葆本色的根本途径。潮州文化积淀着深厚的廉洁基因与务实传统。唐代韩愈贬任潮州刺史时,践行“君子居其位,则思死其官”的治世准则,以“利居众后,责在人先”的操守躬身为民,形成廉洁务实的治理风范;明清时期潮汕商帮恪守“诚实守信”“义中取利”的从商之道,在商贸活动中既重务实经营,又守清廉底线,形成“以廉兴业”的商业文化传统;大革命时期,潮州农会干部深受本土文化熏陶,扎根乡村发动群众,他们白天与农民一同下田劳作,夜晚走村串户宣传革命思想,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这些历史具象,为党员干部锤炼政治品格提供了重要参照。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需坚持以文立心,将潮州文化中的廉洁基因与务实传统深度融入党员干部的政治品格锻造过程,使党员干部能严格要求自己、锤炼高尚品德,干事创业时坚持实事求是,面对诱惑守住纪律底线,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用实干担当书写新时代的答卷,真正做到知情意行的有机的统一。
坚持以文铸魂,淬炼攻坚克难的斗争精神
“坚持以文铸魂,淬炼攻坚克难的斗争精神”,就是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汲取信仰力量与精神伟力,将其熔铸为新时代直面风险挑战的锐利武器。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这些论述进一步明晰了新时代党员干部坚定斗争意志、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的历史必然。当前,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以及党内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挑战,必须以斗争精神积极主动应对,方能在风险考验中守住底线、不失本色,从而为强国建设凝聚攻坚克难的精神伟力。潮州文化中的斗争精神,早已融入抵御外敌、捍卫民族尊严与推动社会变革的历史记忆中,成为激励后人砥砺前行的精神旗帜。先有南宋马发率军民据城抗元,以视死如归的决绝守护家园;又有抗日战争时期东江纵队在隐秘战线智藏情报,用铁骨丹心守护革命火种;更有新时代潮州儿女勇立潮头,企业家推动产业转型,基层干部扎根乡村振兴一线,以实干创新续写新时代斗争精神新篇章。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需坚持以文铸魂,将潮州文化所凸显的斗争精神转化为党员干部攻坚克难的行动自觉,使传统精神力量与新时代使命任务深度融合,从而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彰显中国共产党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品格。
【作者】蔺叶坤,系广东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李义丰,系广东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潮州市学习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家库特邀专家。
【频道编辑】李晓霞 莫群
【文字校对】杨明珠
【值班主编】蒋玉 刘树强
【文章来源】潮州日报
荣耀配资
易倍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