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创新国家安全教育形式,7月11日,广东财经大学国安传薪实践团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孙晓晖的指导下,走进揭西县第一华侨中学。团队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揭西木偶戏为载体,通过课堂创新、实地调研、政校联动等方式,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安全教育融合的新路径资本E家,为基层国家安全教育体系建设贡献青年智慧。
非遗木偶戏:国家安全教育的生动教材
课程一开始,实践团先演了一段《花木兰》木偶戏引出主题。提线木偶在艺人手里活灵活现,演了花木兰代父从军、保卫边疆的故事,学生们在传统艺术的感染下,开始思考“军事安全”的意义。“木兰从军不光是尽孝,更是保卫国家安全的壮举。”实践团成员从这个历史故事说起,讲了军事安全的核心意思,还扩展到政治安全、文化安全、网络安全等20个国家安全领域。
互动环节里,学生们分组讨论“怎么用木偶戏宣传国家安全”。有小组提议编《反间谍风云》木偶剧,通过讲境外势力窃密的例子,让大家了解《反间谍法》;另一组设计了《数据安全小卫士》剧本,用青少年误点钓鱼链接的情节,提醒大家注意网络风险。实践团还组织了即兴情景剧表演,模拟“遇到有人诱惑拍军事基地照片该怎么办”,学生们在角色扮演中,更清楚了“维护国家安全,人人有责”。
资本E家
跨界融合:传统文化赋能现代安全教育
实践团负责人说,这次活动用“非遗活化+青年创意”的方式,既让学生更认同本土文化,又用简单易懂的办法普及了国家安全知识。“这种边玩边学的方式,效果比预想的好。”该校初三年级道德与法治老师邱霞说。
活动现场,实践团还展出了一系列文创产品:有融合潮绣工艺的国家安全主题剪纸画、印着“4・15 国家安全教育日”提示语的帆布包、以古代名将为原型的木偶戏角色木质冰箱贴。这些东西让抽象的安全理念变得看得见、摸得着,也让学生们近距离感受到这项传统非遗艺术的独特魅力,了解其中的文化安全价值。
课程最后,学生们在抢答比赛中,巩固了“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12339举报电话”等关键知识点。校方表示,会进一步做好国家安全教育,结合非遗开发更多有特色的教学资源。
资本E家
延伸行动:从课堂到社会的安全守护
实践团成员在学校给老师和学生发了国家安全教育认知情况调查问卷,想深入了解校园国家安全教育的开展情况和实际需求。分析问卷后发现,学生对非传统安全领域(比如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了解不多,这为之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教育提供了重要参考。
另外,实践团还去揭西县京溪园镇做了实地调研,走访当地社区,和基层干部、群众交流,了解乡镇一级国家安全教育的普及情况。团队发现,农村地区对国家安全的理解,大多集中在传统领域(比如军事安全、国土安全),对新型的安全风险防范意识还需要加强。
调研结束后,实践团和京溪园镇团委书记丘振翊座谈,就如何长期推进国家安全教育达成了合作意向。双方计划:
建立常态化宣传机制:结合乡镇的特色文化活动,定期开展国家安全主题宣讲;
培养基层宣讲骨干:由实践团培训当地的青年干部、教师,提高他们开展安全教育的能力;
打造示范点:在京溪园镇选几个试点村(社区),探索“党建+国家安全教育”的新模式,形成可以推广的经验。
“文化传承和国家安全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实践团成员总结道,“年轻人既要当非遗的守护者,更要做国家安全的践行者。”
这次揭西之行,广东财经大学的学子们以非遗为载体,为国家安全教育探索出了新路子。实践团会持续关注基层安全教育的需求,发挥高校的专业优势,当好国家安全教育的青年践行者,为筑牢国家安全防线出份力,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活力,让国家安全意识走进每个人心里。
南方+记者 欧阳胜勇
通讯员 宋颖 范树烨 游昌婷 冯文杰资本E家
易倍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